知网查重怎么查?新手帮助CNKI知网查重检测系统入口:国知网论文查重系统后该系统首先会对论文的格式进行自动识别,根据格式自动识别进行论文查重范围的规定
发布时间:2022-08-12 02:00:15 文章作者:知网小编 文章来源:本站首发
一.拉曼光谱的发现与发展 印度物理学家拉曼 (C.V. Raman)于 1928年发现了光的非弹性散射效应, 并因此于1930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。 吴大猷先生 1935年在北大完成了第一篇关于拉曼散 射的论文,也是该领域国内的第一篇论文。
1940-1960年,拉曼光谱的地位一落千丈。 主要是因为拉曼效应太弱(约为 入射光强的10 -6 ),并要求被测样品的体积必须足够大、无色、无尘埃、无 荧光等。 40年代中期,红外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更使拉曼光谱的应用一度衰 1960年以后,激光技术的发展使拉曼技术得以复兴。 由于激光束的高亮度、方向性和偏振性等优点,成为拉曼光谱的理想光源。 随探测技术的改进和对 被测样品要求的降低,目前在物理、化学、医药、工业等各个领域拉曼光谱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,越来越受研究者的重视。
激光拉曼 光谱的出现使灵敏度和分辨力大大提高,应用日 益广泛。 1928年,印度物理学家C. Raman他们在用汞灯的单色光来照射CCl 液体时,在液体的散射光中观测到了频率低于入射光频率的新谱线。 在喇曼等人宣布了他们的发现的几个月后,苏 联物理学家兰德斯别尔格等也独立地报道了晶体中的这种效应 的存在。 光照射到物质上时会发生非弹性散射,散射光中除有与激发 光波长相同的弹性成分(瑞利散射)外,还有比激发光波长长 的和短的成分,后一现象统称为拉曼(Raman)效应。 拉曼效应的发现 拉曼效应的发现 拉曼散射效应的进展 1928年,印度物理学家拉曼(C.V.Raman)首次发现曼散射效应,荣获 193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 1928-1940年,拉曼光谱成为研究分子结构的主要手段。
1.共振拉曼光谱RRS (Resonance Raman Scattering) 激发频率等于或接近电子吸收带频率时共振 拉曼强度增万至百万倍,高灵敏度,宜定量 共振,高选择性 可调染料激光器 2.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(Surface-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) 试样吸附在金属表面上,增10 表面与共振联用检测限10-9 ~10 12 mol/L 表面增强拉曼 (SERS)简介 什么是表面增强?SERS 效应是在激发区域内,由于样品表面或近表 面的电磁场的增强导致的拉曼散射信号极大的增强。